上一页|1|
/1页

主题:土地流转是经济转型的首要问题

发表于2013-10-16

【经济解释】 由于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属于国家所有,老百姓获取收入的另一个来源就被人为阻断了。

你同不同意,中国经济存在体制性的投资冲动和消费压抑?

那是说,假如没有来自外部世界的强大吸收,那么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不过这个问题在过去并未成为问题,因为西方国家借钱消费、超前消费,把中国的过剩产能吸收了。可是今天,西方国家在紧缩,储蓄率在增加,消费率在下降。老外再也不想过昨天住着大别墅,今天没有房子住的日子了。他们更愿意平滑其一生的消费。他们清楚过来,他们过去的生活方式是靠财政赤字、超发货币来实现的,不具有可持续性。

你同不同意,西方国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结构调整,恢复正常增长?

那是说,中国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从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上来,特别是转变到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上来。

可是,消费的背后是收入:没有收入,叫人消费那是笑话;有了收入,不让人消费那也不可能。有钱不消费,难道买棺材去?老百姓不消费,首先要考虑他们的收入有没有增长。

收入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劳动收入,另一个是资产性收入。当今中国,由于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属于国家所有,百姓获取收入的另一个来源就被人为阻断了。这决定了百姓的收入不可能有效地增长。经验上,我们的确没有观察到有一个国家,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是国家所有,然而老百姓收入增长快,是富裕的,国内消费需求的旺盛的。

其实,增加百姓收入并不难。一块土地,假如百姓只是拥有使用权、收益权,没有转让权,那么该土地的市场价值就要大打折扣。而如果还同时拥有转让权,那么该土地的市场价值就会大幅上升。这是说,只需把产权界定完整,土地市值就会大幅上升,百姓的资产性收入就会大增。这也是说,只需把产权界定完整,就可以有效增加百姓收入,刺激国内消费。

老百姓不消费,还与以房地产为主的资产价格长期大幅上涨有关系。资产价格长期大福上涨,这就提高了老百姓消费的机会成本。想想看,一笔钱假如今天用来消费而不是投资的话,那么就放弃了在资产市场获取成倍收益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不压缩消费那就是傻瓜。

以房地产为主的资产价格之所以长期大幅上涨,除货币超发以外,也与土地国家所有有关系。土地国家所有,经济就缺少收入载体。经过三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产生了巨大的收入流。这收入,总得要有承载的载体。在西方国家,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都是私人所有,每一寸土地、每一种重要要素,都是承载收入的载体。但我们不同,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都是国家所有,因为制度的原因股市又不争气,房地产于是成为可以承载巨大收入的有限的几个载体之一,因此很难不装得满满的。为什么西方国家房地产价格没有像我们这样长期大幅度上涨?除了他们实行房产税以外,与他们实行土地私人所有是不无关系的。

实际上,资产泡沫不仅仅是压抑消费,还扼杀工商业。本来想做实业,可是考察一圈下来,制造业也好,服务业也好,都没有炒房赚钱。你是企业家,你还有心思去做实业吗?而且,高房价必然提高工人生活成本,这个成本其实也是企业的高生产成本。沿海出现的民工荒,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房价阻碍了中西部廉价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

当然可以用投资去替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投资短期是需求,长期又形成供给。

未来,中国必须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所占比重过高、以及上游诸多产品被国家垄断经营的现状。而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私人所有则是必要的政策选项。这些问题不解决,百姓的收入不可能有效增长。没有收入增长,消费不可能真正提升,经济增长就还得依靠投资拉动,长期埋下更大的隐患。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私人所有,不仅可以让民众获得资产收益而有效增加其收入,增加国内消费,而且也增加了吸收过量货币的广阔天地,可以有效抑制房地产泡沫。


上一页|1|
/1页